Navigation

联邦政治

毒品非罪化:瑞士能走多远?

长期以来,瑞士以其治疗瘾症的创新方法在国际上脱颖而出。20世纪90年代初,瑞士苏黎世和伯尔尼等城市的公共场所被大量吸毒者所占领,情势混乱。面对此种情况,瑞士施行了一项新的毒品政策。当时,苏黎世火车站附近的Platzspitz广场被认为是欧洲最大的露天吸毒者聚集场所。

此内容发布于 2020年03月17日 - 10:11
Paula Troxler (插图)

2016年,瑞士卫生部部长阿兰·贝尔赛(Alain Berset)在联合国关于致瘾药物特别会议上表示:“我们考量的核心必须是人,而不是毒品。”25年来,瑞士一直奉行“四大支柱”政策:即预防、治疗、降低风险和抑制。这种模式受到瘾症治疗人士的高度评价,其有效性已得到充分印证:自从这一政策施行以来,毒品引起的死亡和犯罪数量均有下降,吸毒者的健康状况大大改善,露天吸毒场所也销声匿迹。

瑞士模式的一大独到之举在于对海洛因的控制性分发:吸毒者有可以去专门的洁净毒品中心领取每日特定剂量的毒品。而且毒品的注射要在现场护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该措施始于1994年,目前瑞士各地大约有1700名吸毒者正受益于此项服务。后者有助于减少吸毒人群中疾病的传播,以及伤口感染和药物过量情况的发生。洁净毒品项目的受益者几乎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接受此项服务20年的吸毒者Evelyn说:“如果没有这项计划,我早就死了。”

瑞士正在思考大麻和其他硬性毒品的非罪化问题。专家呼吁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以达到尽可能减少毒品危害的首要目的。苏黎世市前毒品问题负责人Michael Herzig说:“历史证明,禁令带来的问题多于它能解决的问题。”

毒品非罪化问题存在争议,是瑞士社会中引发激烈辩论的议题。尽管如此,大麻已“迈出”了第一步:自2011年以来,四氢大麻酚含量低且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大麻产品可以在瑞士市面上自由销售。政府还计划推进医用大麻的应用,如若成功,病人可按处方在药房获得大麻。


符合JTI标准

符合JTI标准

相关内容: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得到新闻信任计划的认证

更换密码

确定要删除个人资料?

无法保存您的订阅。 请再试一次。
即将结束 请确认您的电子邮箱地址。 我们刚刚给您寄出了一封邮件,请点击邮件内的链接,完成订阅程序。

每周收到你应该了解的报道

现在注册,我们将头条新闻直接发送到你的电邮信箱中。

瑞士广播电视集团(SRG SSR)的隐私政策提供了有关数据处理的附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