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记者其实是个高危职业

一名女记者在香港街头受到了催泪弹的驱赶。 Reuters / Kim Kyung Hoon

言论自由是保障一个国家话语权和该国民主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然而并不是哪里都有言论自由。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与三位分别来自哥伦比亚、也门和阿塞拜疆的记者进行了谈话,他们都曾在故土遭到追捕。

此内容发布于 2019年08月28日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End of insertion

妨碍媒体自由是这次在《报道》(Reportagen)杂志在伯尔尼举办的“真实故事奖”活动( Reportagen Festival Bern外部链接 )中一个被热议的话题。瑞士资讯是这次活动的媒体伙伴。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与三位外国记者一起交谈,他们都在自己的来源国切身体会过言论不自由。

悲愤交加

比如从哥伦比亚来的塞尔周·卡密欧(Sergio Camilo),在受到电话、电子邮件及当面人身威胁之后,2018年他毅然离开故国,在瑞士申请了避难。目前他的申请尚未得到批准,所以他现在还不能在瑞士工作。

来自也门共和国的菲拉斯·莎姆森(Shamsan)也被明确勒令:“要想活命,必须离开也门。”2019年初他在马来西亚的难民营中参加了一个 流亡作家的计划,来到瑞士以学者的身份工作、发表文章。

也门在国际组织《无国界记者》的媒体自由各国排名(Rangliste der Pressefreiheit外部链接)中名次垫底,180个国家,也门排在了第168位。

自由报道只能在地下

拉秦·马米绍夫(Lachin Mamishov)因为对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高加索危机进行了调查,而多次受到威胁和伤害,因担心被拘捕,他先逃到了格鲁吉亚,2015年来到了瑞士,他很快获得了政治避难的身份,现在作为视频博主和纪录片工作者在瑞士工作。马米绍夫说,在阿塞拜疆,独立记者只能偷偷地工作。

中国人不想说话

实际上我们也希望能找到一位中国人就此发表言论,可惜没人有勇气站出来说话,因为他们不仅要为自己,也要为家人考虑。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也感受到审查和封锁,瑞士资讯网站在中国几乎无法打开,中国驻瑞使馆给与的官方答复是因为“技术问题”。

这次《报道》杂志在伯尔尼举办的活动上,一位中国记者吴琦将参加关于《不自由的媒体》这一 话题的小组讨论,非常期待他将做出怎样的言论。瑞士资讯swissinfo.ch将于2019年8月31日13:15分开始对小组讨论会进行直播。

瑞士的新闻自由在国际对比中,名列前茅,瑞士宪法对于新闻自由予以保障。在国际组织《无国界记者》的新闻自由排名榜上,瑞士在180个国家中,排在第6位。该组织指出的少数几点意见之一是,瑞士官方对于公共行政部门内部文件的透明度规定太过严苛。

End of insertion


符合JTI标准

符合JTI标准

相关内容: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得到新闻信任计划的认证

这篇文章下方的评论区已关闭。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排序方式

更换密码

确定要删除个人资料?

无法保存您的订阅。 请再试一次。
即将结束 请确认您的电子邮箱地址。 我们刚刚给您寄出了一封邮件,请点击邮件内的链接,完成订阅程序。

本周热门文章

直接通过邮箱阅读瑞士资讯swissinfo.ch各种话题的最优文章。

每周

瑞士广播电视集团(SRG SSR)的隐私政策提供了有关数据处理的附加信息。